服务热线400-865-1578
在亲子鉴定报告中,鉴定意见一般分为排除亲权关系和支持亲权关系两种情况。
【排除亲权关系】即无血缘关系,另一方面【支持亲权关系】说明血缘关系是自己的。
例如,根据现有数据和 DNA 支持分析结果C与B为A生物学父母。
鉴定意见简单明了,不需要解释太多,但在分析说明中总能看到我们得到的亲子鉴定报告:
对每个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STR 基因座,A(儿童)等位基因除以从B来源(母亲)可以从基因类型中找到,余均可以从C(父亲)在基因类型中找到来源,经计算累积亲权指数(CPI)为 9.7912×10^10。
每一个字都能看懂,但组合起来却完全看不懂啊!
事实上,对于亲子鉴定,我们更关心的是亲子概率和累计亲权指数(CPI)每个人都很奇怪,这到底是什么?
《亲子鉴定文件规范》SF/Z JD这样描述010504-2015CPI的:
积累亲权指数 Cumulative Paternity Index ,CPI
在亲子鉴定中使用多个遗传标记时,每个遗传标记的亲权指数分别为 PI 1 ,PI 2 ,PI 3 ,…PI n ,n 遗传标记的亲权指数乘以累积亲权指数。
CPI=PI 1 ×PI 2 ×PI 3 ×…×PI n (1、2、3、n 代表第 1、2、3、n 个基因座的 PI 值)
看不懂没关系,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。
根据《亲权鉴定技术规范》SF/Z JD0105001-2010:
排除亲权关系
累计非父排除率大于累计非父排除率 99.99%的多个基因座的检测,发现有 3 上述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,可排除亲权关系的存在。
支持亲权关系的存在
累计非父排除率大于累计非父排除率 99.99%的多个基因座的检测,发现基因座均符合遗传规律,此时必须计算亲权指数 PI(即似然率 LR),若 CPI≥一万,支持亲权关系的存在。
划重点:若 CPI≥一万,支持亲权关系的存在。
因此,虽然我们不理解累积亲权指数(CPI)是什么,但按照规范,积累亲权指数(CPI)大于1万,说明有血缘关系。
如果在报告中给出累积亲权指数(CPI)为 9.7912×10^10、明显大于1万,所以支持亲权关系的存在,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。
但是,普通人对累积的亲权指数(CPI)价值没有深刻的理解,所以我们可以将累计的亲权指数转化为相对的父权机会,这通常被称为亲子(权力)概率。
具体公式:
相对父权机会=累计亲权指数/ 1)
由于累计亲权指数大于1万,相对父权机会大于99.99%。有我们常说的「亲子概率大于99.99%意味着它是自己的」来由了。